民國時期湖南人的中秋食譜
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中秋夜,是月亮的狂歡,也是一家人的團圓。如今隔著一個世紀(jì)回首民國時湖南人過中秋,在流動的光陰里,總有一輪圓月當(dāng)空,成為永恒。
而那圓月下,也總有一桌家宴,品嘗著離別和團圓。
撰文/記者儲文靜
老長沙時令菜:茭瓜絲炒牛肉絲
中秋月圓,人也團圓,除了吃月餅,還要辦團圓宴。美食專家范命輝就曾在《湘菜六味》中把中秋的團圓稱為“小團圓”。
每到中秋這一天,長沙人的晚餐必定備上豐盛酒菜,合家團聚歡宴。若有家人趕不回來過八月半,被視為缺憾,好像吃年夜飯那樣,在空位上放一套碗筷,以示一家團圓。
長沙的中秋團圓宴上有一樣時令主菜少不了——“茭瓜炒牛肉”,雖不名貴,但中秋家宴的主角地位,是屬于它的。
“茭瓜”學(xué)名“茭白”,乾隆才子、文藝吃貨袁枚曾在他的《隨園食單》中詳細介紹過:“茭白炒肉、炒雞俱可。切整段,醬醋炙之,尤佳。煨肉亦佳。須切片,以寸為度,初出太細者無味。”可長沙人偏不,他們非要將新鮮成熟的茭瓜切成細絲狀。取黃牛肉,橫紋切成細條。干紅辣椒去籽切成絲狀。入鍋快炒出鍋。這樣炒出來的茭瓜脆爽鮮香,牛肉的韌性也恰到好處。
可別小看這道時令小菜,有時候它還會成為影響金融的“大事件”。1923年9月27日湖南《大公報》刊發(fā)《中秋節(jié)之長沙商業(yè)狀況》:今年中秋大異往昔。沾勻彌布,金融緊張異常。本埠一屆中秋,家家戶戶喜食牛肉,而各牛行對于中秋生意異常注意。昨日市價漲至三百六十有奇。道門口一家約計宰牛三十頭以上。
除了茭瓜牛肉之外,老長沙人中秋節(jié)還喜歡吃魚,1923年9月27日《大公報》上披露,當(dāng)年中秋節(jié)期間,平日最廉價之鰱魚亦漲至四百八十文。而另一些緊俏型魚種,你就算再有錢也買不到。從報道上看,1923年那一個中秋節(jié),還有一種食品賣得最好,銷量闖進了前三,那就是菱角白藕。此項生意雖微,但在當(dāng)年長沙城秋節(jié)結(jié)算,銷售亦算不少。報道稱:“小民感戰(zhàn)爭之痛苦,焉有心歡過中秋,不過買食菱藕,點綴節(jié)景而已。”
至于買不到魚的原因,則是當(dāng)時因“長沙六一慘案”事件,長沙戰(zhàn)云密布,日本軍艦停泊湘江架起大炮,整個江面完全戒嚴(yán)。當(dāng)時的長沙人過不了河去岳麓山,只能選擇去天心閣。據(jù)大公報報載“是日天心閣游人如織,男女來往,茶市生意大好。城外游人亦較平日為多,多是觀看江面狀況者。唯對河槍聲,終日繼續(xù)不絕,游人不無戒心。”
大湘西的重頭戲:生姜炒鴨肉
“雞愁怕的月婆子,鴨愁怕的過中秋。”在大湘西一帶,中秋家宴的重頭戲,是炒鴨肉。
永州有句諺語:“八月過十五,生姜炒鴨肉。”八月十五殺鴨子,是不成文的習(xí)俗。但凡有條件的人家,都會買上一只鴨子拿回家去做菜吃。
為什么中秋節(jié)要吃鴨子,還有一段歷史傳說。元末時期,蒙古統(tǒng)治者欺壓漢人,漢人決定推翻元朝,但當(dāng)時統(tǒng)治嚴(yán)厲,不能明著組織斗爭,就用暗語。當(dāng)時漢人稱蒙古人為“韃子”,就取諧音“鴨子”。大家約定,中秋節(jié)吃鴨子,就是中秋節(jié)大家一起采取行動,推翻元朝統(tǒng)治。
姑且不論這段傳說的可信度有多少,但從節(jié)令上看,此時新鴨肥嫩,無論是用生姜炒,還是用芋艿子燉,都是時新佳肴。且鴨肉性寒涼,具有滋陰養(yǎng)胃、清肺補血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可補內(nèi)虛,消毒熱。
中國很多地方都流行在中秋期間吃鴨子;川西地區(qū)愛吃煙熏鴨;成都人愛吃鹵鴨;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;福建人把鴨子跟當(dāng)?shù)厥a(chǎn)的檳榔芋一起燒,叫檳榔芋燒鴨。
而湖南人中秋吃鴨的方式,則更傾向于炒:芷江鴨、洪江血粑鴨、永州血鴨都是當(dāng)?shù)孛恕3恢莸闹星锛已缰羞€有一道特色菜:酸芋稈炒仔鴨,以仔鴨肉、酸芋稈、子姜、大蒜、辣椒等料爆炒而成,香辣酸具備。(據(jù)《郴縣志》)
中秋下館子必點:桂花蹄筋
民國時候,也有一些家庭選擇在飯店里辦中秋家宴。長沙火宮殿的歷史資料中記載,自民國以來,在火宮殿中秋家宴菜單排行榜中,老長沙人除了必點組庵菜和東安子雞之外,還有一道中秋時令例盤:桂花蹄筋。
組庵菜是由譚延闿(字組庵)之家廚曹敬臣所創(chuàng)。譚延闿,字組庵,曾任湖南督軍、省長等職,其嗜美食如命,故譚府內(nèi)廚所聘,均為湖湘飲饌界一時之選。曹敬臣為譚府創(chuàng)制了許多精美的菜肴,逐漸發(fā)展成為組庵菜系。組庵魚刺、組庵豆腐、組庵酸辣遼參、組庵雞汁裙邊等,都是當(dāng)時火宮殿里最賣座的菜。
東安雞被列為國宴菜譜之一、八大湘菜之首。火宮殿里的各種宴席,不能缺少它。中秋家宴當(dāng)然也不例外。相傳唐玄宗開元年間,湖南東安縣城里,有一家3個老年婦女開的小飯館,某晚來了幾位經(jīng)商客官,當(dāng)時店里菜已賣完,店主提來兩只活雞,馬上宰殺洗凈,切成小塊,加上蔥、姜、辣椒等佐料,經(jīng)旺火,熱油略炒,加入鹽、酒、醋燜燒后,澆上麻油出鍋,雞的香味撲鼻,入口鮮嫩,于是此菜逐漸出名。
以上都是常規(guī)菜,真正有中秋烙印的一道菜,則是桂花蹄筋。中秋正是桂花盛開之時,桂花蹄筋采用盛開的桂花及牛蹄筋制作而成,因為“應(yīng)景”,成為中秋家宴的必點菜品。
節(jié)日點心
除了月餅也有人吃粽子
過中秋自然是少不了月餅。古人吃月餅,大戶有錢人家,總是有著相當(dāng)?shù)闹v究。還記得《紅樓夢》里的中秋場景嗎?第七十六回賈母中秋賞月吃月餅,聆聽嗚嗚咽咽、解除煩慮的悠揚笛聲,便將自己吃的一個內(nèi)造瓜仁油松瓤月餅,又命斟一大杯熱酒,送給吹笛之人,讓吹笛人慢慢吃了再細細地吹一套來。
賈母賞賜吹笛人的瓜仁油松瓤月餅,非常講究。袁枚《隨園食單》“劉方伯月餅”條曾經(jīng)介紹做法:“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,中用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為細末,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。”評價是:“食之不覺甚甜,香松柔膩,迥異尋常。”
到了民國年間,月餅的品種一時大大增加。1927年出版的《民俗》周刊第三十二期載文,當(dāng)時有人調(diào)查,僅廣州六大茶樓展出的月餅,就多達八十多種,其中極為名貴的有唐皇燕月、七星伴月、西施酥月等;其他著名的如五仁羅漢月、金花香腿月、寶鴨穿蓮月、蓮蓉蛋黃月、西湖燕窩月、銀河映秋月,就更加多得數(shù)不過來了。
長沙體面人家中秋吃月餅有一吃法,即“卜狀元”,把月餅切割成大中小三塊,疊在一起,較大的放在下面,取名為狀元;中等的放中間,取名為榜眼;最小的放上面,取名為探花。然后,全家人扔骰子,誰的數(shù)碼最多,即為狀元,依次為榜眼、探花,各取月餅,頗為有趣。
在湖南藍山,過中秋節(jié)盛行吃一種叫角黍的食品,“家家用箬葉裹糯作角黍,多則實角黍于瓦缸,圍稻草,燃而熟之,其風(fēng)甚盛”,也有民俗專家說,這角黍,其實就是粽子了。
相關(guān)資訊
最新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2019餐飲品牌連鎖模式創(chuàng)新交流峰會暨第五屆“創(chuàng)綠杯”品牌經(jīng)營論壇
- 日本餐廳在亞洲受歡迎,中國增值最快
- 鐵板燒讓你體會日式服務(wù)標(biāo)準(zhǔn)
- 日式鐵板燒的由來
- 鐵板燒餐飲屆里的一股清流
- 鐵板燒的做法,說說鐵板燒的食材與營養(yǎng)價值
- 鐵板燒的起源的三個故事版本
- 鐵板燒美味--挑戰(zhàn)舌尖的火焰蝦餅
- 舌尖上的美味--中式鐵板燒帶領(lǐng)下一季潮流
- 鐵板燒的中國烙印